新闻  > 收藏新聞  > 景泰藍瀕臨失傳浴火盼重生

景泰藍瀕臨失傳浴火盼重生

2013/8/20 2013-08-20 09:38:32 來源: 中國科學探險 (責任編輯:李飛)

摘要: 景泰藍瀕臨失傳浴火盼重生 這是一項有著600餘年傳承的傳統工藝,它是火、釉料和銅在高溫中經歷一次次的燒融,如同鳳凰涅槃般不斷昇華的結晶,然而就今日而言,瀕臨失傳是它面臨的問題,今天大師的珍品完全可以稱為明天的文物。在中國傳統藝術品中,有這樣一種器物,它在數百年間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清末之前都很難…

推薦關鍵字 景泰藍 工藝


  景泰藍瀕臨失傳浴火盼重生

  這是一項有著600餘年傳承的傳統工藝,它是火、釉料和銅在高溫中經歷一次次的燒融,如同鳳凰涅槃般不斷昇華的結晶,然而就今日而言,瀕臨失傳是它面臨的問題,今天大師的珍品完全可以稱為明天的文物。

  在中國傳統藝術品中,有這樣一種器物,它在數百年間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清末之前都很難在民間發現它的影子,在現今的拍賣市場上卻已經達到千萬的級別,這就是皇家寶庫中最為神秘的珍品——景泰藍。

  景泰藍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學名,叫“銅胎掐絲琺瑯”,這個名字將其基本的工藝特點都展現出來。

  景泰藍的起源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自來說,二是外來說,三是中外結合。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很難證明景泰藍起源於我國,雖然出土過一些唐代以前殘留琺瑯釉料的金屬器殘片,但並沒有掐絲這一顯著的工藝特徵。從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景泰藍的藝術特色來說,它應該是元朝西征歐洲時,由被俘獲的外國工匠傳入中國的“金屬琺瑯”工藝發展而來的。

  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鈺的年號,1450年至1457年僅僅8年,然而就是這樣簡短的時間裡,卻發生了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一是經過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代宗繼位,重用於謙擊退瓦剌進攻,取得北京保衛戰勝利。二是整頓吏治,迎回兄長英宗。三則是發生“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成功。然而就是在這多事的8年裡,在藝術上,由於皇帝朱祁鈺的親自參與和重視,“銅胎掐絲琺瑯”這種工藝卻達到了巔峰,尤其以優雅悅目的藍色著稱,故被後世稱為“景泰藍”。明代景泰藍的造型大都為歷代陶瓷及青銅器的傳統造型。裝飾紋樣以大明蓮為主,也有少數串聯花卉和青銅器紋樣變形的裝飾,其色彩以二藍(即湖藍)為主色調,配以少量紅、白、綠、黃等色。

  清代立國後,繼承了明代對於景泰藍的使用和創作。清宮造辦處特別招聘工匠學習琺瑯繪畫,同時開展景泰藍製作。《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設‘作’來製造各種御用器物,其中琺瑯作就是其中之一”;“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初五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本月四日,怡親王郎中海望呈進活計內,奉旨:??琺瑯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今年琺瑯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藍琺瑯瓶花不好。欽此。”

  乾隆皇帝時期社會經濟獲得極大發展,各種藝術品也達到了空前的高潮。景泰藍製品小到床上使用的帳鉤,大到屏風,甚至高與樓齊的佛塔,這個時期所採用的物質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絲,中等者銀胎銀絲,下等者銅胎銅絲??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隨著外國的入侵,景泰藍這種高貴的皇家日用品,才被世人所知,經過戰爭流傳到西方世界的作品,一度成為了歐洲富豪競相爭奪的聖物。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景泰藍開始向國外大量出口,民間也開始成立了許多作坊。1904年,老天利生產的“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獎,景泰藍在國際上又一次聲譽大振,各國紛紛前往爭購。

  建國之後,外匯緊缺,出口景泰藍一度是我國獲取外匯的主要管道。景泰藍的製作並不複雜,但一件精品的景泰藍作品卻難上加難。在後期的發展中,我們不注重保護智慧財產權,粗製濫造等系列問題也隨之而生。馬未都先生在一篇文章講:我們把景泰藍做得非常普及了,現在單位發個獎、朋友之間送個禮,隨便買個景泰藍就送了,甚至在北京郊區很多農村都在製作景泰藍,最後便宜到10塊錢一個。

  1942年出生的張同祿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得不提及最為著名的景泰藍大師。他16歲進入北京景泰藍廠工作,1959年考入當時中國唯一的工美學校——北京工藝美術學校金屬工藝美術系學習。畢業後,張同祿被分配到景泰藍廠點藍車間實習。同年,北京景泰藍廠改制為北京工藝美術廠,全廠有十幾個工藝門類。1971年,年僅29歲的張同祿研創的《神鹿寶車樽》,將景泰藍藝術與玉雕、牙雕、花絲鑲嵌等多種工藝相結合,首開景泰藍與姐妹藝術融合之先河。1979年,他的創作生涯發生重大轉折,被任命出任北京工藝美術廠技術副廠長兼總工藝師,主管全廠技術創新、創作設計及品質。這一歷史性機遇成就了中國景泰藍藝術吸納各種行業精華,走向與多種藝術結合之路,同年,張同祿創作的《孔雀屏燈》、《鳥杯》被評為國家珍品,由國家工藝美術珍寶館永久性珍藏。

  1981年,張同祿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創制出免焊接,又能表現各種藝術風格內容的新型工藝品“琺瑯鉑晶”,被國家授予發明專利,這是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第一項國家發明專利。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計劃經濟體制轉軌,工藝美術行業被整體推向市場,行業內的很多工廠在轉變過程中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紛紛破產。2001年,一件重大事件——北京工藝美術廠倒閉,對傳統藝術給了致命一擊。許多傳統藝術門類不僅得不到發展、傳承,甚至許多藝術大師們的生活都出現了問題。

  奮鬥了幾十年的藝人們、同事們,在企業破產後有改行做了清潔工、保安員,還有去當保姆、理髮師。張同祿很傷心,也不服氣,他不相信這種傳承600多年的民族珍品,在盛世就發展不了了。年逾花甲的他開始創業。2001年底,張同祿和同事李佩卿借款30萬元,在一間40平方米的閒置庫房開始了景泰藍事業,企業逐步穩定後,張同祿依舊堅守著研究技藝。在與糖尿病、高血壓等病魔作鬥爭的同時,力排眾議,歷經兩年多一萬多次的試驗,2003年終於搶救性恢復了200多年斷檔失傳的“鑄胎景泰藍”,創作了表現佛經中各具個性與神通的巨作《天龍八部》。

  張同祿設計的作品《座龍花熏》被輾轉賣到南美後,一位華商花重金買回,回流國內,2006年在京城拍賣會上拍出1100萬元天價。

  2007年6月,張同祿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景泰藍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當景泰藍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他也成為了“景泰藍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景泰藍行業中全面掌握創作設計、工藝技術、流程的第一人時,張同祿感到的並非只有幸福:“國家關注、保護景泰藍工藝,這是令我最為高興的事??現在的景泰藍學徒們幾乎沒有什麼大學生??在工作時,我意外地學會了所有的工藝,我不知道是否還能有這樣的人才能夠掌握??繼承、創新不是說著玩的??

  在我們見著大師的時候,大師已經進入古稀之年,一場病患使得大師走路都需要小心翼翼,手都有些顫抖。“打胎什麼的是不行了,不過我能堅持設計、畫畫啊”,在順義一棟二層小樓裡,樓下的青年們在仔細地對剛做好的景泰藍進行著打磨,二樓一間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