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千居士自寫乞食圖》最近,“上海張大千研究會”宣告成立,這也標誌著中國大陸的張大千研究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張大千一生,“視藝術有如性命”(大千自語),他一生的經歷非常複雜,其時間跨距與空間跨距都很大,可說在現代中國畫壇上都是頗具傳奇的。上海是張…
《大千居士自寫乞食圖》
最近,“上海張大千研究會”宣告成立,這也標誌著中國大陸的張大千研究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張大千一生,“視藝術有如性命”(大千自語),他一生的經歷非常複雜,其時間跨距與空間跨距都很大,可說在現代中國畫壇上都是頗具傳奇的。
上海是張大千的第二故鄉。張大千雖然是生在鐘靈毓秀的四川,長在人傑地靈的天府之國,並在四川打下了傳統文化的厚實根基,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啟蒙教育,但對他一生的精神與藝術給予了全面、深入、廣闊的薰陶、灌輸和培養之地,以及他藝術的成長、成才與成名之地,卻是在上海,在江南。由於他在上海和江南都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因而他對於上海和江南的情感,都是非常之深厚,他曾將之稱為是自己的第二故鄉。以至他晚年在臺灣時曾有一首《憶江南》懷鄉詩,表明了垂暮老人對於上海與江南的魂牽夢繞和刻骨銘心的深深思戀。該詩曰:
梅花落盡杏成圍,春風二月燕子飛;
半世江南圖畫裡,而今能畫不能歸!
由於從青年時開始,張大千就曾在滬、蘇、浙、皖等地都居住過很長的時間,這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飽受到了當地濃郁的文化氛圍的烘染,使他充分地吸收了當地深厚的文藝內涵、先進的思想與豐富的文化營養。又因其在上海等地的交遊是非常之廣泛,知交好友及閘人弟子等人都十分眾多,乃至他對於上海、江南甚至華東的山川風貌、物產民俗、生活習慣等等,都十分熟悉。這對於他藝術的飛速進步,助益極大。另外,他在滬、蘇、浙、皖等地生活期間,還曾熱烈地投身進了各地的各種文化藝術活動與文化藝術組織,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軼事。
張大千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貧窮農家小牧童,同時作為一個“學歷只有初中二年級”的低學歷青年,通過他自己的勤奮努力,到最後成長為一位中國畫大師,堪稱是中國古今的一個自學成才的典範楷模!那麼,一系列的問題即接踵而來:張大千為什麼會成為張大千?他是怎樣自學成才的?他又是怎樣成長的?他的成才途徑是怎樣的?他又是如何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功之道是什麼?他又有著哪些重要的“成功奧秘”?……如此等等的許多重要問題,都很是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
張大千研究的難度無疑是頗大的,它絕不僅僅只是屬於一個比較簡單或者單純的個案微觀研究,如要徹底搞清張大千的生平與藝術,要怎樣對他在各個時期及各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貢獻、影響等等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以及如何對他在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史、中國文學史等方面作出科學準確的定位……可說都是一個個十分龐大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