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1961年在北京琉璃廠發現該手劄長卷,用剛收到的2000元稿酬買下。上世紀80年代末夏衍將其捐贈給上海博物館,說“這是海內孤本,還是讓國家保護爲好”。此次亮相爲首次公開展出。
上世紀80年代末,著名劇作家、電影藝術家夏衍將珍藏的稀世文物“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手卷”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在文藝界傳爲美談。然而,這一珍寶的廬山真面目,卻鮮少有人有機會目睹。記者昨天從上博獲悉,配合正在舉辦的“方寸寄懷——夏衍舊藏珍郵展”,該手卷正在該館三樓的中國曆代書法館做它的首次公開展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是納蘭性德詞作《飲水詞》中的名句。納蘭性德是大學士明珠的長子,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彜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他的詞作感情真摯,感染力強;他也工書法,摹習褚遂良的《臨本蘭亭》。當時人稱他爲“文敏法華,隱居內景,心摹手追,別出鋒穎”。然而,他的墨迹卻絕少傳世,極爲罕見。
夏衍的孫女沈芸告訴記者,此次在上博展出的納蘭性德手劄長卷是祖父1961年在北京琉璃廠發現的,當時正好收到一筆2000元的稿酬,于是用這筆錢買下。
沈芸說,祖父非常珍愛這一手卷,但他認爲最好的歸屬是國家。1989年4月25日,夏衍寫信給上海文物界前輩方行表達了捐贈的意願:“我收藏的納蘭性德書簡卷,打算捐贈給上海博物館。因此公書簡,除我的二十幾通外,國內只有‘上博’尚有數通也。現在正請啓功先生書跋,還有幾位收藏家想看看,所以請先和‘上博’聯系一下,如他們願意接收,大抵下半年請他們直接和我聯系。這是海內孤本,還是讓國家保護爲好也。”當年八月下旬,上海派了兩位專家去交接,手卷正式入藏上博。
上博副館長陳克倫表示,夏衍捐贈的這一長卷,囊括了納蘭性德的29通書簡,這之中多數是寫給清代收藏家張純修的。張純修的書畫收藏多爲精品,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畫家黃公望繪的《丹崖玉樹圖》、上海博物館藏的明沈周繪的《西山紀遊圖卷》等均钤有他的收藏印。
這些書簡,全部爲康熙十九年以前所寫,爲研究納蘭性德的生活與創作提供了極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從手簡中可知,這位清初重要詞人的愛好是多方面的:他喜歡治印,對篆學有相當精辟的見解。比如,他評論張純修的朋友、一位叫平子的印人爲其所刻的印章說,“刀鋒尚隱,未覺蒼勁耳”,但是他又主張“不可執一而論,造其極可也”。他喜歡箋紙,曾向張純修索贈佳箋,他自己所用的鸾信箋、鹿鳴箋就是清初套板拱花的佳制。值得一提的是,“來中”、“鵝黎”等納蘭性德的諸多別號,也僅在此卷能見到,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