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收藏新聞  > 清代幽居不用名款竹雕筆筒刀法犀利巧奪天工

清代幽居不用名款竹雕筆筒刀法犀利巧奪天工

2014/11/282014-11-26 16:30:55 來源: 雅昌收藏頻道作者:劉家麟


摘要:竹木雕作為造型藝術的一個特別門類,一般的藝術評判標準也同樣適用於它,但對竹木雕刻藝術的評價,還有其獨特之處,那就是作品的質材優劣和雕刻工藝水準的高低,這也是影響其價值高低的一個方面。以木雕為例,就木雕的質材而言,用紫檀、黃花梨等貴重木材雕刻的作品比一般的松木、樟木等普通木材雕刻品價值要高,這是不言而…

  竹木雕作為造型藝術的一個特別門類,一般的藝術評判標準也同樣適用於它,但對竹木雕刻藝術的評價,還有其獨特之處,那就是作品的質材優劣和雕刻工藝水準的高低,這也是影響其價值高低的一個方面。以木雕為例,就木雕的質材而言,用紫檀、黃花梨等貴重木材雕刻的作品比一般的松木、樟木等普通木材雕刻品價值要高,這是不言而喻的。從雕刻工藝上說,圓雕、鏤空透雕、通雕等技法比一般的淺浮雕或單純的線刻要複雜,技術難度也大,不同的技法也是判斷其價值高低的因素之一。當然,表現技法是為內容服務的,判斷技法還得和作品的題材內容綜合起來考慮。

  在藝術發展史上,開創新的藝術風格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的價值往往非同一般,這與其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有關。以竹刻為例,嘉定“三朱”以及清初竹刻發展的承上啟下人物吳之璠、周芷岩諸輩,其作品的價值非同一般。吳之璠在吸收金陵派淺刻法的基礎上,首創“薄地陽文”之法,周芷岩在師承“三朱”深刻法的基礎上,又獨創“陷地深刻”,這些創新技法的出現,奠定了他們在竹雕刻藝術史上的地位,他們的作品清新而充滿活力,呈現出一種與前人全然不同的風格特點,推進了竹雕藝術的發展。

清代竹雕筆筒15.5cm,口徑10.07cm (圖片有商家提供)

  明清之際在藝術上頗有造詣的竹木雕刻家,大都多才多藝,詩、書、畫、印樣樣在行。對於竹雕筆筒辨偽,簡單的說幾句,在竹雕刻品中,還見到有用改款方式來作偽的,即將無名氣的作者款識改為大名家的款識,這與書畫改款作偽相似。但竹雕刻用材不同於書畫,不可使用書畫改款中常見的裁割、挖補等手法,竹雕刻的改款只能把原款鏟去再重新刻款,所以也就和添款作偽手法十分相似。對改款的鑒別,主要也是靠通過對作者個人的藝術風格和雕刻技法特點等,幾個方面綜合起來考慮,進行鑒別。這裡,熟悉和掌握竹雕刻名家的個人風格和技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清代竹雕筆筒15.5cm,口徑10.07cm (圖片有商家提供)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只筆筒為清代時期亭臺樓閣筆筒,做工精細,雕刻細緻,松樹亭台雕刻尤其細膩,在亭台的二層,有一個書生肘扶欄杆,若有所思狀。整體層次感很強。在筆筒的下面有一方款,上寫幽居不用名款識。刀法犀利,體現了古人高雅幽靜的生活狀態,樓閣賞月,整體為橢圓形,包漿老潤,極具滄桑感覺。極具收藏價值。

(責任編輯:劉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