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收藏新聞  > 盧芹齋與中國古玉的西傳

盧芹齋與中國古玉的西傳

2014/11/5 2014-11-05 09:17:49 來源: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作者:付玉婷


摘要: 溫索浦收藏的玉器,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二十世紀上半葉是歐美收藏中國文物最為興盛的時期,也正是西方對中國古玉從認識到接受、喜愛與品鑒的變化過程。上海的盧芹齋(C.T.LOO)和美國收藏家溫索浦(Grenville.L.Winthrop)的交往,折射出的不僅是中國古董商將中國古玉推廣至海外收藏…

推薦關鍵字 盧芹齋 中國古玉

  溫索浦收藏的玉器,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

  二十世紀上半葉是歐美收藏中國文物最為興盛的時期,也正是西方對中國古玉從認識到接受、喜愛與品鑒的變化過程。上海的盧芹齋(C. T. LOO)和美國收藏家溫索浦(Grenville. L. Winthrop)的交往,折射出的不僅是中國古董商將中國古玉推廣至海外收藏家的一段歷史,亦是西方對中國古玉認知發展的一個側面。

  經盧芹齋之手,大量精美的中國古玉流散入西方。一些二十世紀上半葉所形成的海外著名古玉收藏都或多或少受到盧芹齋的指導、建議、選購和供貨,溫索浦的古玉收藏也在此列。作為上世紀初西方的著名收藏家,溫索浦收藏的藝術品範圍頗廣,而玉器在他一生的收藏中,更是佔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所收藏的玉器主要包括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高古玉。其中以三組玉器最為突出:商周時期的禮儀用玉,商周時期的小型玉人、動物玉雕和戰國時期洛陽金村玉器,很多為難得一見的孤品。可以說,溫索浦的中國古玉收藏是海外最為傑出的藏玉之一。

 

  溫索浦的收藏

  盧芹齋的機遇

  溫索浦來自一個銀行世家,他所處的二十世紀上半葉,正是中國古玉逐漸進入西方視野的時期。西方收藏中國古玉大約始於本世紀一二十年代,較之於中國青銅器的收藏較晚。彼時,一些古玉的展覽、圖錄開始出現,私人古玉收藏也逐漸形成。

  但總體看來這段時期的古玉收藏依然較為零散,其市場價格更不能和同期市場上的明清陶瓷同日而語,得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盧芹齋在1925-1926年帶去芝加哥展出的那批古玉,本想成套售出以便整體保存,保留其最完整的價值,但最終沒能成功出售。後來他也不禁感慨道:“看來公眾還無法理解這種類型的藝術,時機尚未成熟。”

  然而,情況很快就開始有了轉變,西方收藏家對中國古玉的興趣開始有所增長,而溫索浦的中國古玉收藏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內形成。

1930年代,溫索浦成為了盧芹齋新的客戶,開始建立他私人的古玉收藏。雖然對中國歷史瞭解不多,但溫索浦對古玉審美的敏感和極富眼力的判斷從他的收藏中即可見一斑。這個害羞而寡言的收藏者對於藝術品的收藏給予超乎想像的細節關注,在古玉收藏這一領域亦是如此,極富個性,有自己獨特的判斷力和收藏方式,善於獨立思考;從來不會被諸多提供古玉的古董商的推薦所左右,以自己側重古玉“唯美”的角度去挑選能夠進入自己收藏的作品。他從未變成像弗利爾那樣的學者型鑒賞家,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對藝術品的品味來進行收藏,對東方藝術品尤甚,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洛陽金村那批玉器,其精美程度令大多數古玉收藏難以比擬。

  同時期的中國則正處於從傳統向現代化轉型的初級階段。北京和上海在古玩領域成為南北兩大文物集散地。上海作為遠東第一大貿易港,又成為當時國內古玩出口的第一大港。另一方面,這一時期的中國還處於戰爭的威脅與內亂之中,出於避難,許多人不得不拋售古董,使得國內古玩市場上古董數量大大增加,這樣一來,上海便為古董的出口持續不斷地提供廣大貨源。

 得國內外中國藝術品市場天時地利之助,1929-1941年也成為了盧芹齋古董生意的黃金時期。那時,人們將專做洋人玉器生意的商家稱為“洋莊”,盧芹齋與黃伯川在當時的古玩界便是以主收古玉而聞名的。盧芹齋與吳啟周所成立的“盧吳公司”也一度為滬上古玩的執牛耳者;盧芹齋還在全國各地設置代理商網站、貨源聯絡點,並物色一批專業的高手參與操作。譬如管複初就曾被聘請負責掌眼古玩,再決定是否收購。國內的組織形成了嚴密的供給網,以保證向海外輸送古董的數量與品質。而盧吳公司雄厚的資金基礎,也使其在收購文物時有魄力與底氣給出高價,強大的競爭力讓它能夠獲得大量頂尖的文物精品,並擁有優先看貨與選擇的特權,其中當然也包括精美的古玉。

  另一方面,中國建造鐵路的開始,也導致更為早期的墓葬被打開,戰爭與內亂之下,管制相當不嚴,使得盜掘倡狂,大量精美的中國古玉非法流入了市場。盧通過強大的資訊網路第一時間獲知消息,並在當地安排專業買手,迅速購得,洛陽金村的古玉是典型的一例。1928年至1929年,在中國河南洛陽城外發現了金村古墓,這是一個由八座以上的大墓組成的東周時期王室墓地,其中出土的每件都可稱為精品。一時間,目光都聚焦到了這裡。據盧芹齋回憶:“幸虧我們在村裡安置了一些專業買家,所以我們能夠獲得幾乎每件出土於那些墓的東西。”溫索浦帳簿上的資訊也明確了盧的此項聲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考古學仍處於初探性建設的初始階段,再加上系統管制的機制與力度的缺乏,為古董商販和當地村民提供了機會躲過政府的干預。溫索浦無疑是幸運的,此前他已向盧芹齋表示過對中國古玉收藏的濃厚興趣,並希望盧能夠提供這方面的貨源,1930年溫索浦便得以見到這批令人歎為觀止的玉器,並被深深折服。金村玉器的精美程度令盧芹齋從一開始就在潛移默化中薰陶了溫索浦的品味,不僅令溫索浦徹底對中國古玉產生興趣決定認真開始收藏,也調動了溫索浦想要收藏更多更精美的古玉的念頭。

  盧芹齋對古玉的海外經營

  借著這一黃金時期,盧芹齋開始擴大貨源支撐和市場開拓,並在這段時期主打中國青銅器、古玉和石刻。其中,他對中國古玉在西方世界的大力推廣自1912年便開始了。自那時起盧芹齋受託為巴黎賽努奇美術館組織中國玉器收藏,並在那裡舉辦了中國古玉的展覽。此後,在中國古玉的推廣上,盧芹齋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他能夠預見到中國古玉的價值一旦被西方認識、喜愛後所潛藏的巨大市場。他深知對於地域特色極其濃厚的中國古玉來說,市場推廣至關重要。為此,盧芹齋還積極拓展銷售管道:在通用公司階段,公司主要職員奔走于各個國家和地區以拓寬市場。另外,出版畫冊圖錄、舉辦展覽也是必不可少的推廣方式。盧芹齋和許多西方傑出的學者都有過不錯的交往與聯繫,在與他們的合作之下,盧芹齋出版了許多中國藝術領域的專著與圖錄,富勒曾這樣評價盧芹齋:“他在西方頂尖學者那裡尋求最大可能性的合作”。盧芹齋為西方頂尖學者們提供研究素材和出版上的支援,而這些學者與策展人則為盧芹齋撰寫圖錄或為其展覽和藏品在藝術雜誌上發表文章,這種合作很好地平衡了文物研究教育與商品價值推廣之間的關係。學者的研究出版有助於增加盧芹齋所藏古玉知名度和市場價格的提高。

 可以說在古玉的海外經營上,盧芹齋投注了幾十年的心力。然而最初是相當不順的,盧芹齋擁有多年的古董經驗,也十分瞭解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價值,他並不想與其他古董商一樣僅以流行的品味來評鑒中國藝術品,在古玉買賣中,他希望能化被動為主動。因此他曾一度想引導歐洲人認識這些價值,但這在當時幾乎不大可能。因此,他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律,以保證獲利。所以,1924年於兩個墓葬中出土的那批中國古玉,最終不得不在瑞茲(S. C. BoschPeitz)先生——當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遠東藝術部的部長的勸告之下在英國將之拆分售出,可見古玉在西方人眼中境況之一二。但盧芹齋也並未放棄實踐,他依然盡力幫助西方人欣賞中國古玉上那些常被忽略的地方,小心引導著在古玉收藏上的審美趣味。

  另一方面,盧芹齋所做的有益嘗試是另闢蹊徑,從另一視角出發,來迎合西方人的收藏思想與口味。當時西方人收藏中國古玉,一是缺乏對這一領域知識性的深入瞭解;二是重視美術史研究大於考古學目的,更多的是對藝術品本身感興趣。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的過去是一個遙遠的、神秘的甚至充滿魔力的時空,這種想像令他們對古玉的好奇心大大提高。觀察到這一點,盧芹齋在介紹古玉時往往會強調這一方面,利用西方人對這種充滿遠古神秘感的藝術品保持“敬”的心理。而這種對神秘美感的追求,在溫索浦收藏古玉的過程中貫徹始終。

  盧芹齋的這種敏銳的觀察力,還體現在他總能識別一些潛在的重要買家,然後根據與他們接觸後所獲得的資訊,準確判斷對方的喜好、購買力及市場狀況、供需關係等,從而提供相匹配的古董。這種觀察買家喜好的敏銳能力,讓盧芹齋很清楚為不同的買家提供不同領域和類別的文物,舉例來說,為溫索浦,盧芹齋主要提供古玉、青銅和石刻;不僅如此,盧芹齋也會根據不同客戶對某個收藏類別的喜好程度來安排提供古董的順序。在1930年代,最具價值的古玉會提供給頂尖的博物館和收藏家,包括弗利爾美術館、大都會博物館、溫索浦、皮爾斯白瑞等。

  另外,對這類器物最感興趣的買家往往會被排在名單的前列。所以每當有新的一批上乘古玉進來時,盧芹齋都會首先通知那些在這一領域的收藏巨頭,溫索浦就常常能夠最先挑選一批最貴最好的古玉,後來的收藏家就只能挑選剩餘的了。因為盧芹齋清楚地意識到如溫索浦、弗利爾等收藏家巨頭擁有的不僅僅是龐大的資金,更重要的是,作為藝術品收藏權威和品味的引領者,他們對西方有著更深層次的影響。掌握這些人的品味與喜好,等於進一步為自己擴大了未來的市場,亦能通過他們的收藏來擴大西方對古玉的認知度。盧芹齋十分清楚溫索浦是一名獨立的唯美主義的玉器收藏家,在購藏古玉上溫索浦幾乎不會假手於人,也很少借助藝術收藏顧問的專業知識,更多是作為一名“審美愛好者”的角色靠主觀感受來收藏,所以盧芹齋也不會過多干涉或對其玉器收藏橫加指示,而是盡可能地為其提供符合他喜好與品味的古玉。並且,西方收藏家往往注重古董的傳承歷史,著眼于這點,盧芹齋通常會去搜集那些擁有顯赫血統的古玉。溫索浦於1935年購于盧芹齋的一件黑玉牙璋,便來自於中國著名的玉器收藏家和鑒賞家吳大澂的收藏。對於古玉收藏來說這無疑增加了歷史價值與可信度。如此,在多年的古玉收藏交往中,溫索浦與盧芹齋也培養了良好的默契與信任關係。

1943年溫索浦過世,其玉器收藏和其他所有藏品都捐贈給了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並規定自己的收藏應無償用於哈佛大學師生的研究。此後,西方對中國古玉的收藏也開始漸漸進入研究階段,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發表了關於中國古玉研究的論著,溫索浦的藏玉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