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收藏新聞  > 國學玉雕師李東:經濟與藝術的平衡之道

國學玉雕師李東:經濟與藝術的平衡之道

2014/9/19 2014-09-11 11:22:40 來源: 雅昌收藏頻道作者:常曉彤

摘要:接國學玉雕大師李東系列專訪第二期《國學玉雕師李東:只有創新才能成就藝術品》點擊進入>>>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告子上》如何體現藝術家的意蘊和價值,許多大師創辦自己的工作室時,都遇到了…

 接國學玉雕大師李東系列專訪第二期

《國學玉雕師李東:只有創新才能成就藝術品》點擊進入>>>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告子上》

  如何體現藝術家的意蘊和價值,許多大師創辦自己的工作室時,都遇到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製作迎合市場需要但來錢快的工藝品,還是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的也許不會被市場認可的藝術品,誰是魚,誰是熊掌,兩個都不能捨棄時,該如何平衡?


  北京玉雕師李東獨創“國學玉用”,在經濟與藝術難以取捨的時候,採用國學理念,為自己獨辟一條平衡二者的路。

  國學是中國真正的根文化,海洋一樣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能從裡面舀一勺理解透徹了,那就是一輩子受用。李東以前特別愛做莊子,莊周夢蝶,莊子躺著睡覺,夢醒了,剛才夢到蝴蝶,但好像我現在就是蝴蝶,這叫物我兩忘。中國人沒有時間做夢了,老想著夢想成真,抓的就是錢,這樣人生多蒼白,而且焦慮,賺到錢焦慮,為守住錢著急,賺不到錢也焦慮。回到市場來說,如果為錢著急,那我就為人民幣服務,不是為人民服務,也不是為精神服務,人現下缺的就是精神。古人沒有提到錢,先賢和聖人,沒有一個是想錢的,沒有一個是因為錢讓後人記住他的。一定是在精神方面有所建樹,但是這些人他有不缺錢,不是說為了“精神”就把“錢”丟了,能把精神留下來才是最好的。而且他們是很快樂的,比如莊周為什麼夢蝴蝶,因為蝴蝶是在飛的,剛才提到的通“道”問題,通“道”一定是能達到精神的上升和下降的,也在飛。有人說幹我們這行很累,像爬山一樣,我說那是因為你背的包袱太重了,沒人讓你像爬山一樣發展你的事業,如果是師傅教的,那這個師傅不夠格,他讓你很沉重。我教我的徒弟,就是教他們,長翅膀去飛。什麼叫飛,不是坐不住,不是心猿意馬,是創作上的“隨意性”,“隨意”就已經是創作上的飛翔,飛翔的高度,什麼是高度?比如你登上山頂,但是看到一隻老鷹飛的比你更高,你會羡慕它,但如果你就是那只老鷹,那你還會羡慕誰?這解決了一個能上能下的通“道”問題,這叫天地之間的大“通”問題。天地之間什麼最多?“道”最多,所以就又回到通“道”問題。

  大師的“意”賦予作品,曲高和寡難以避免,如何掌握“意”,如何做到讓作品雅俗共賞是很多藝術家頭疼的問題。

  在這一點,大師表示,能接受玉雕的人,普遍層面較高,是有些客戶有錢,但文化修養不到那個程度,但他並不能代表絕大多數客戶。有些客戶是能讀懂你的作品,甚至還能給你指導,不能說這個寓意太深了,我要表現的它簡單明瞭,對相同的事物和思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只要做到你理解的層面就可以了,不是說我現在飛一萬尺,我就沾沾自喜,其實上面還有更高的層面,你不要去考慮別人能不能接受,關鍵是你自己能到什麼程度,你總是考慮別人,今天遇上一個文化層次較低的,給他做個小貔貅,他很高興。明天再遇上個層次高的,你的層次卻不一定提得起來了,人家覺得你層次不夠,所以不要這麼做。

  “你要找到你的底蘊、你的感覺,把他控制住了。不能忽高忽低,如果你有精神層面的東西,你一定要鎖定它,這樣別人不會把你看低,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曲高和寡,也可以俗中見雅,雅俗共賞。”同樣做彌勒佛,別人做的都是揣著手,或者拿著如意、靈芝等,也可以變化一下,比如讓他手搭涼棚,看著對方笑,像在和對方打招呼一樣,這就是你的彌勒佛,可以重新起個名字,叫“佛見福笑”,他是彌勒佛,看見有福的人,笑了。你剛準備發怒的時候,看見他,他在沖你笑,“佛見福笑”,告訴你“你可是有福之人”,你還氣的起來嗎?其實他見誰都笑,這就是佛的本念,你雕佛的時候,就要進入佛的“念”。比如雕老子,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該怎麼表現呢?並不是不想讓你懂,故意弄得很晦澀,但是古人確實有這個思想,你能不能解這個思想,這就是“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你是明白的人,還是智慧的人,你都想做,那你只能修煉自己。

  有時候用“道”的方式進入,用國學的理念闡述,深入淺出,不是要晦澀難懂,如果進入晦澀難懂的那個圈,就會有研究學問的學者挑他毛病,還是有問題,表現學術上的東西,是我“念”到什麼程度,就表現到什麼樣,不是刻意的,刻意研究的話就會走入另外一個誤區,那個時候就可以出著作了,不用在玉上下功夫了,歸根結底,我們做的還是玉雕,比如逍遙遊,我五次對他都有不同的感悟,我做了五次,就是我在這個故事,這個思想裡遨遊了五次,你對其中哪一個作品有了感悟,其實就是我用我的“念”帶著你遨遊了一次,也許最後這件作品你沒買,但是這個故事,這個思想,他帶走了,這就是我的價值得到了體現,玉雕的價值體現不局限於是否賣出,我在作品裡融入了我的念,那這件作品就是“神品”,是“逸品”。

  當代玉雕大師不再是過去埋頭工作不理其他事的工匠,大師們逐漸走入市場,創辦自己的工作室、公司、品牌,在品牌運營和藝術創作兩方面時間、精力平衡的把握就尤為重要。

  李東表示以前也不太重視運營方面的問題,比較重視的是個人的修養,比如去北大系統的學國學,其實如果刻板的研究呢,就會走入學者,變成學者玉雕,但其實就像大師前面說的,國學思想是海洋一樣的深度和廣度,如果能從裡面舀一勺理解透徹了,那就是一輩子受用。這兩年李東開始進入市場,一個是品牌打造推廣,一個是對市場的摸索,你服務的人群是什麼,掌握上面幾點,創作、經濟,兩手都要做。

  “我感覺這塊料可以讓我隨意發揮的時候,那麼機會不要錯過,因為創想的火花像流星一樣,飛快的就過去,你抓住了它,它就是你作品的亮點,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有些東西,適合做成規矩工整的工藝品,有人喜歡,好賣,那也要做。”兩方面一起發展,就像兩條腿才能走路一樣,藝術和經濟缺一不可。

國學玉雕大師李東系列專訪第一期

《國學玉雕師李東:何為創新,何為傳承?》點擊進入>>>

(責任編輯:常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