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收藏新聞  > 英國藝術沙皇:查理斯-薩奇的收藏模式

英國藝術沙皇:查理斯-薩奇的收藏模式

2014/8/29 2014-08-29 09:06:18 來源: 藝術商業評論


摘要: 一直以來,查理斯·薩奇始終是國際當代藝術世界中最具爭議的名字。薩奇的成功來源於他帝王般的性格——認真、有夢想、果斷、勇敢,但同時又急躁、傲慢、脆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 1992年,薩奇畫廊為達明安·赫斯特等6位年輕藝術家舉辦了群展,從此這個…

推薦關鍵字 

  一直以來,查理斯·薩奇始終是國際當代藝術世界中最具爭議的名字。

  薩奇的成功來源於他帝王般的性格——認真、有夢想、果斷、勇敢,但同時又急躁、傲慢、脆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

1992年,薩奇畫廊為達明安·赫斯特等6位年輕藝術家舉辦了群展,從此這個年輕的群體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年輕英國藝術家(YBA)”。1997-2000年,薩奇分別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柏林巴恩霍夫美術館、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舉辦了歷時三年的名為“感性:薩奇收藏年輕英國藝術家作品(SensationYoung British Artists from the Saatchi Collection)”大規模世界巡展,YBA風頭勢如破竹,一路席捲了整個英國乃至西方藝術界,一時蔚為風潮。

查理斯·薩奇收藏翠西·艾敏的作品“我的床”

  新世紀,當昔日的YBA藝術家或是功成名就各自紛飛或是漸成明日黃花被人遺忘,薩奇不斷將舊藏的YBA作品投入市場交易進行套現進而利用這筆巨額的閒置資金大肆購入新的藏品以期再造下一個藝術潮流,其收藏核心——英國、德國、美國當代藝術均在不同的時間段各出現了代際間的交替。2008年起薩奇又將目光投向了相對邊緣的神秘地帶——中國、中東、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其中最為值得一提的是200810月“革命在繼續:來自中國的新藝術”以薩奇畫廊新址揭幕展的身份亮相英國藝術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當代藝術在海外私人藝術空間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然而僅僅在展覽的一年後,中國當代藝術也成為了薩奇拋售的對象。

  無論出於何種立場,人們都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正是這個充滿矛盾與糾結,集天使與魔鬼與一身的猶太人,如同一隻突然入侵的兇猛的大白鯊,在死水微瀾般的英國藝術生態中掀起了一陣陣滔天巨浪。在相當程度上他的確成功了(也有不可否認的不成功之處),不但成為聲名顯赫的收藏家,更將自己塑造為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潮流製造者,而他的成功正是基於一套與傳統方式迥然相異的收藏模式。

  根據現有資料,筆者將這一模式分為以下六個環節:篩選(Selecting)、購買(Buying)、分類(Grouping)、標識化(Labelling)、公共化與增值(Publicizing &Value Increasing)、銷售(Selling)

  【第一環節:篩選】

  對藝術作品的篩選是任何一個藝術收藏的起點,每個收藏家首先需要依據個人的審美趣味、偏好,相關知識儲備,外部的現實環境等因素從浩如煙海的藝術世界中發現和甄選出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對於薩奇而言,接觸、瞭解藝術家及其作品的途徑主要有兩個:參加藝術展覽和走訪藝術家工作室。

  藝術展覽

  薩奇主要通過各種畫廊展覽(特別是位於偏遠區域大量寒酸的小畫廊,這些畫廊由於其邊緣的位置和極其有限的影響力,其展出的藝術家更容易成為“新大陸”而不易被其他競爭對手捷足先登)發現符合個人趣味與標準的藏品:在紐約的瑪麗·布恩畫廊(Mary Boone Gallery),薩奇第一次見到了施納貝爾的作品;在裡森畫廊(LissonGallery)的展覽中,他接觸到新英國雕塑的重要藝術家理查·迪肯、比爾·伍德羅等人;1988年在倫敦港務局閒置倉庫中舉辦的“冰凍”展覽(Freeze)中,他發現了未來“年輕英國藝術家”群體中多名代表藝術家如加里·休謨(GaryHume)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新聞中心 | 世家鑒定 | 著作權政策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政策 | 付款方式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3 Shijia Taipei Arts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