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拍賣資訊  > 中國富豪為何海外狂購藝術品

中國富豪為何海外狂購藝術品

2014/11/6 2014-11-06 11:21:50 來源: 羊城晚報


摘要: 梵古《雛菊與罌粟花》美國當地時間114日晚,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梵古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落槌,加上傭金拍價合計為6176.5萬美元(3.77億元人民幣),買家就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這已經不是中國富豪第一次…

推薦關鍵字 海外藝術品 中國富豪

梵古《雛菊與罌粟花》

  美國當地時間114日晚,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梵古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落槌,加上傭金拍價合計為6176.5萬美元(3.77億元人民幣),買家就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這已經不是中國富豪第一次在海外藝術品市場上發威了,非常巧合的是,就在去年的114日,大連萬達集團以2816萬美元(1.7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競得畢卡索名畫《兩個小孩》,而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雖然中國富豪喜歡把這些“土豪味”十足的購買解讀為投資收藏,但如果將其看成一筆買賣,近年來中國富豪熱衷海外購買頂級藝術品實際上則是一筆非常精明的買賣。

  猜想一:

  競得天價拍品自有強大廣告效應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這幾年很多天價拍品的背後都有企業的影子。中國的新生代富豪們不同于老一輩富豪們喜歡購買玉器、木雕的傳統趣味,他們更熱衷的是頂級書畫,不僅頻頻出現在國內的藝術品拍賣會上,而且越來越多游走於國際拍賣品市場。在之前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世界最大的兩家藝術品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最近幾年中國買家的購買力讓他們驚訝,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各個拍賣行的必爭市場。

  在國內企業收藏家圈子裡,王中軍和王健林都是大哥級人物,他們之前購買的頂級藝術品不在少數。但如果把中國富豪熱衷海外購買藝術品看作是一筆買賣,擴大企業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提升企業文化、公益慈善行為、廣告公關、抵禦通脹、另類投資、拓展文化產業以及合理避稅,這些都是刺激企業進軍藝術品市場和大量購買收藏品的動機。

  記者注意到,昨天王中3.77億元買下梵古油畫後,各個網站鋪天蓋地都是華誼兄弟的新聞。而去年萬達買下畢卡索名畫後,各種新聞採訪、微博訪談也都緊接著推出,成為一場成功的企業公關。更早的一個成功案例是俏江南,早在2006年絕大部分企業家還沒意識到天價藝術品的強大廣告拉動作用時,董事長張蘭就以當時的天價2200萬元拍下劉小東的油畫《三峽大移民》,創下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紀錄,很多人就是通過這件事知道了俏江南和張蘭,此後的6年時間,俏江南做成了擁有20家直營店年銷售額4億元的高端川菜品牌。

猜想二:

  藝術品定價隨意轉移財產更方便?

  對中國富豪熱衷海外購買藝術品的潮流,很多人還有一個猜想:轉移財產。如果這一猜想成立,藝術品買賣的確是向海外轉移財產的一種更為隱蔽且安全的手段。相比之下,地下錢莊洗錢、註冊離岸公司、購買豪宅等方式就顯得“品位低下”。

  目前中國富豪們海外轉移財產最重要的手段應該是在海外購買豪宅。統計資料顯示,僅2010年,中國赴海外買房資金就達到50億美元。20126月,一對中國夫婦斥資3450萬美元買下了美國加州一座凡爾賽風格的豪宅,這筆錢如果今天用來購買頂級藝術品,還買不到梵古的油畫《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

  為什麼藝術品交易會成為向海外轉移財產的新管道?最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藝術品的定價比較隨意且難以核實真假。同樣一件藝術品,可以定價500萬美元,也可以拍到5000萬美元,理由很充分:千金難買心頭好。

  行家告訴記者,具體操作可以是由富豪從國外合作者手中購買天價的藝術品,成交後,合作者扣除部分提成,再將剩下的錢轉入中國富豪在國外的離岸銀行帳戶。即便政府監管部門上門核查,買家也能拿出收據和藝術品,但沒人知道藝術品是不是贗品。不過,這種操作多見於國外一些小拍賣行,像蘇富比和佳士得這樣的百年老店,是不太可能冒這麼大風險的。

  猜想三:

  國內贗品太多海外分散投資

  相比以上兩大猜想,中國富豪們更願意將自己頻頻購買海外藝術品解讀為對藝術品的熱愛,目的是投資收藏。比如收藏家陳啟良在聽聞王中軍以6176.5萬美元買下梵古油畫後,就在微信中感歎:“當你擁有過百億的資金時,你又是怎麼用呢?藝術品收藏才是精神的終極去處。幾億元就擁有世界著名的藝術品,值!”而富豪們的投資收藏為何從國內藝術品市場轉向國際藝術品市場,大連萬達集團藝術品收藏掌門人郭慶祥之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因為國內藝術品贗品太多了。

  從近十年來頂級藝術品的價格表現來看,投資藝術品的確可以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統計學專家Christopher Lewin也認為:在高通脹和經濟蕭條的背景下,應該選擇藝術品作為投資工具,因為它最為穩妥、最能賺錢。西方許多企業就都非常重視藝術投資,有些財團,企業的藏品甚至達到了博物館級別。成功案例如美國著名的紐約現代美術館,就是1929年由美國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兒媳出資興建的。蓋茨也很喜歡收藏藝術品,據說藏品已有6000件。

 前車之鑒

  日本富豪當年海外狂掃藝術品

  不計成本炒作風險大

  急需資金或面臨變現難

  不過,大手筆買入頂級藏品顯然也並非毫無風險的事。這方面,日本富豪曾有著名的失敗案例,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湧入歐美藝術品市場掃貨。1987年,大昭和紙業公司董事長齊藤良平就敢以1.606億美元買下雷諾瓦和梵古的兩幅畫,其中雷諾瓦那幅7810萬美元,梵古的《加歇醫生像》8250萬美元,創下當時油畫交易史上的最高價。但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一些銀行及大企業為了回收資金,紛紛將從海外重金購入的藝術品折價拋售。據說,當時用於抵債的藝術品堆積如山,相當一部分藝術品再度流向海外。日本收藏界後來反思,在眾多買家不計成本的炒作中,這些名家畫作失去了基本的藝術價值,風險係數被無限放大。

  日本富豪們當年海外掃貨的行為跟今天中國的富豪們何其相似,對此行家提醒: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對藝術品本身價格影響不大,但企業對資金鏈非常敏感,企業一旦陷入資金緊張,便急於將藝術品套現,而藝術品又屬於套現比較難的品類,極容易造成藝術品價格大幅縮水,為企業帶來重大損失。

  相關報導

  國內富豪們都收藏哪些藝術品?

  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今年4月以2.8億港元買下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目前劉益謙坐擁兩座美術館,收藏門類包括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紅色經典繪畫、當代繪畫及古董等。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手上有中國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潘天壽、黃賓虹吳冠中等。去年11月,萬達以1.72億元買下畢卡索的《兩個小孩》,目前萬達已收得高更、塞尚、畢沙羅等名家名作。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2010年以1120萬元買下嶺南派畫家周彥生的代表作《春風含笑》。2011年迎春拍賣會上,他又以1281萬元買下《風來香氣遠》、《東風富貴冠群芳》以及《花鳥四屏》。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軍:近日以6176.5萬美元買下梵古靜物油畫《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油畫收藏集中於陳逸飛艾軒楊飛雲王沂東袁正陽這樣的當代名家;而銅雕則大都購自歐洲。

  正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喜愛古代與近現代書畫,其喜馬拉雅美術館所藏中國古代字畫據說總價值超過10億元。

  廣彙集團董事長孫廣信:主要收藏近現代書畫,2012年在嘉德春拍中以1.242億元拍得李可染《韶山》,2011年,又以2.668億元拍得《九州無事樂耕耘》,創下徐悲鴻畫作拍賣最高紀錄。

(責任編輯: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