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劉韡《紫氣系列H2》上周,一年一度的中國秋季拍賣首戰——香港秋拍落下帷幕,蘇富比等三大拍賣企業整體比去年下滑15%-20%的成績相對本就不高的業界預期可謂意料之中,也預示著即將開始的內地第一波(北京秋拍)、第二波(上海秋拍)形勢更加嚴峻。業界認為,2012年,藝術市場開…
推薦關鍵字 內地秋拍
劉韡《紫氣系列H2》
上周,一年一度的中國秋季拍賣首戰——香港秋拍落下帷幕,蘇富比等三大拍賣企業整體比去年下滑15%-20%的成績相對本就不高的業界預期可謂意料之中,也預示著即將開始的內地第一波(北京秋拍)、第二波(上海秋拍)形勢更加嚴峻。
業界認為,2012年,藝術市場開始調整,去年秋拍的回暖本已讓業界部分人士認為整體市場走向平穩,但自今年春拍開始顯現的“徵集難”到今年秋拍反而愈演愈烈,以前只在中小拍賣公司出現的精品匱乏蔓延到整個拍賣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市場資金短缺、藏家結構本身變化、市場精品在秋拍前提前分流、市場前景晦暗不明是今年秋拍“未拍先冷”的主要原因。業界更關心的是在今年秋拍已經不太可能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下,未來較長時間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前景如何,始自2012的這股寒潮又能何時結束?
香港秋拍縮水市場謹慎觀望
香港大拍一直以來都是內地市場行情的風向標。10月的香港秋拍作為今年秋拍的第一輪,顯示行情並不樂觀。
從總量來看,香港秋拍持續了市場疲軟的態勢。據一些藏家透露,香港蘇富比、保利(香港)、嘉德(香港),除重點專場和夜場的精品成交表現平穩外,多數日場成交情況並不樂觀。
結果也顯示,與春拍相比,秋拍成交總量和成交額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在今年的香港春拍中,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34.2億港元,保利(香港)春拍總成交額為11.36億港元,嘉德(香港)總額是3.47億港元。而在本輪秋拍中,這組資料分別為:香港蘇富比29.04億港元、保利(香港)8.22億港元、嘉德(香港)3.43億港元收官。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有更大的縮水幅度。
市場人士估計,市場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未來內地市場還會延續調整的態勢,短期內還談不上復蘇。
業內人士分析,秋拍市場遇冷與諸多因素有關:如拍品匱乏,市場資金量不足,禮品市場受挫等。儘管,本次香港秋拍中,個別重要拍品的出現仍然能夠獲得市場關注,並以相對理性的價格成交。但較為明顯的狀況是,秋拍中的中低端拍品,包括一些名家的普通作品,則成為市場真實情況的“試金石”。目前,處於市場回報的高風險期,一般性藝術品受流通性限制,在短期內很難回收資金,是多數藏家出手謹慎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華辰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甘學軍也向記者表示,根據多年觀察,藝術市場基本上是五年一個輪回,目前也正處於行情低點,要等到大的經濟形勢好轉,和新一輪資本的注入。
中青年當代藝術作品受青睞
從今年秋拍來看,當代藝術雖然整體遇冷,但個別大件精品仍拍出理想價格,此外,新崛起的內地70後青年藝術家也受到市場熱捧。比如,賈藹力的《瘋景1號》拍出1180萬港元、王興偉的《盲》以700萬元落槌、王光樂的《水磨石2004.1.1-2004.2.5》以544萬港元成交、劉韡的《紫氣系列H2》拍出340萬港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位“70後”青年藝術家的市場成長是與內地頂級畫廊的持續推廣和年青一代藏家的崛起密切相關的。近些年,在如佩斯北京、長征空間、月臺中國等內地知名機構的推廣下,一批70後當代藝術家在內地已有相當成熟的市場基礎。據業內人士透露,本次香港秋拍顯示出的價格驚人增長,也與內地年青一代藏家積極參與有關。而業內早有當代藝術的“新老交替”(70後取代60後)一說,只不過,從總量和藏家能力,仍有推進空間。
劉尚勇向記者表示,青年藝術家與青年藏家是共同成長的一代,後者目前的購買力呈上升趨勢,他們也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內地幾家大型拍賣公司都已將培養青年一代的藝術家和藏家為工作重點之一。保利拍賣推出的“學院之星”的展覽和專場也是在積極培養這一未來市場;近期,保利又與機構合作,推出一批70、80後青年當代藝術家作品進行巡迴展覽。
同時,浙江、廣東等地也有大量新的民間資本欲進入當代藝術市場,但這批資金將如何應對持續疲軟的市場狀況仍有待觀察。
藏品稀缺和資金短缺互為因果
一般情況下,出現在各大拍賣公司的精品是一次秋拍組織成功與否的關鍵。過去,精品稀有化僅是內地一些中小拍賣行所擔心的事,而如今它已成為讓整個拍賣業頭疼的大問題。雖說中國書畫板塊仍佔據著藝術品拍賣的半壁江山,但今年香港秋拍值得稱道的書畫精品卻較為罕見,除了蘇富比香港拍出6620萬港元的張大千《驚才絕豔》等少部分拍品讓人眼前一亮外,其他名家作品要麼尺幅較小,要麼作品來源疑點重重。
著名藏家、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藏書部主任臧鐘書在某拍賣預展現場對記者表示:“如今經典藏品難得一見很正常,因為經典藏品不是憑空捏造的,也不是像當代藝術作品可以今天畫、明天賣。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本身的稀缺性。過去一段時間,藝術市場火熱的時候,尚有下決心拿祖傳珍藏換錢的。如今,錢也換不到,置換拍品也不可能,那麼何必要拿出來珍藏放到市場呢?”
天津美院教授劉金庫對記者表示:“今年大家都知道,機構、基金手裡都沒錢,以前市場上的錢靠的是房地產或者金融市場的錢,而如今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的狀況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實體經濟也比較困難。今年上半年還有因為企業實體缺錢急著把藏品變現的,那時候徵集起來還好一點,結果春拍(拍的)不好。秋拍就更沒人拿東西出來拍,也沒人肯花大價錢買東西,這就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藏品稀缺和資金短缺互為因果關係。”
(責任編輯:董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