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拍賣資訊  > 港島秋拍一瞥天價欠奉小品精彩紛呈

港島秋拍一瞥天價欠奉小品精彩紛呈

2014/11/3 2014-10-31 08:50:22 來源: 外灘畫報


摘要:
 吳大羽極具早期“熱抽象”神韻的《采韻系列之羅浮夢晌》以655.5萬港元落槌,顯示這整整一代先驅者,作為被低估甚至湮沒已久的優秀油畫家,至少在拍賣市場已經成功“復辟”。相比之下,以蔡國強等人領銜的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就作品數量還是估價、成交價而言,都不盡…

推薦關鍵字 2014香港秋拍

  吳大羽極具早期“熱抽象”神韻的《采韻系列之羅浮夢晌》以 655.5 萬港元落槌,顯示這整整一代先驅者,作為被低估甚至湮沒已久的優秀油畫家,至少在拍賣市場已經成功“復辟”。相比之下,以蔡國強等人領銜的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就作品數量還是估價、成交價而言,都不盡如人意。這也並不出人意料,自 2012 年中國當代藝術走上“下行通道”,一直沒完全恢復過來。

10  4 日的香港金鐘,JW 萬豪酒店差不多有一層被中國嘉德佔據了,多個中餐廳也被臨時徵用,變成了嘉德香港秋拍的預展展場。從中午起,前來“摸底”的藏家就絡繹不絕,下午至晚上的三場專題講座也坐得滿滿的。聽完鄭勝天講當代中國藝術的源流,又聽王魯湘從李可染的齋名堂號說了大師的種種趣聞軼事,而玻璃幕牆外的金屬大屋簷,時時反射出金鐘道上的路障和空空蕩蕩的街景。受“占中”的影響,這片香港心臟之地呈現從未有過的冷清與空曠。人來人往的展廳裡固然依舊熱鬧,但耳邊掠過的話音卻以國語為主,小陶虹這樣的明星或某個臉熟的富二代不時擦肩而過,偶爾才聽到幾聲略顯蒼老的粵語對話。據說附近幾乎同時舉行的蘇富比和保利香港秋拍,內地客戶都是主力。吃午飯時,某高層開玩笑說,他們“占中”,咱也“占中”,把中心的中餐廳給占了……

  玩笑歸玩笑,正式開拍前,嘉德對“占中”究竟會對一年一度的秋拍重頭戲帶來多少影響,恐怕還是有些忐忑的。不過兩天后的正式拍賣,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中國嘉德(香港)總裁胡妍妍事後表示:“中國書畫和 20 世紀及當代藝術等嘉德強項依然保持優勢,成交額略高於春季。瓷器和玉器項目有明顯進步,成交了近億元。總體符合預期,令人欣慰。”

  不過以我的個人觀感,此次嘉德的香港秋拍儘管好東西不少,卻缺少特別突出的、極具話題性的拍品。“會心——樂藝齋藏古代書畫”部分的文明、祝允明《吳山覽勝圖、中秋玩月詩》事先被重點推介,最終也不出所料以 902.75 萬港元的高價成為全場成交價之冠,但抱著很大期望來一睹真跡的我,卻多少有些失望。此作的確是由四大才子中的兩位合作,畫畫的是吳門畫派領袖,寫字的則有“國朝第一”的美名,應當是珠聯璧合的傑作才是。但細看卻不難發現文明的畫作過於溫婉纖細,尤其與旁邊祝允明龍飛鳳舞的草書比起來,似乎筆力有所不及。細想想,這也很正常,祝枝山比文明大 10 歲,卻少活了 23 年,算起來,他死時文明也才 56 歲,後面還要再“精進” 30 多年呢。以文明循規蹈矩的性格,書畫的進步也是循序漸進的,恐怕要到六七十歲以後才真正漸臻化境。祝枝山則是“神童”出身,不僅年長,更兼性情狂放,與他不拘一格的書法放在一起,文明的畫就顯得未免拘謹與柔弱。合作此作時,文明才 41 歲,祝枝山則剛過“知天命”之年,或許當時“大哥”多少有些“提攜”小兄弟之意吧。總之,品質上有些不平衡的《吳山覽勝圖、中秋玩月詩》,雖“奪冠”卻未能突破千萬港元,應該是相當合理的一個結果。

  “會心——樂藝齋藏古代書畫”部分的、祝允明《吳山覽勝圖、中秋玩月詩》事先被重點推介,最終也不出所料以 902.75萬港元的高價成為全場成交價之冠

  古代書畫中,屬於“浙派”的明代畫家張路,在一般人心目中名氣不算很大,他的《山水人物圖冊》以僅次於文、祝的517.5 萬港元成交,多少有些令人吃驚,但看過原作便知,這套冊頁筆力、構圖、意境均屬上佳,的確是物有所值,也再次證明不能完全按照我們傳統的畫史定論來看中國畫的成就,不僅有些名氣較小的畫家時有傑作,甚至像高居翰為我們“重新發掘”出張宏那樣,有些很特別的畫家乾脆會被帶有強烈文人偏見的畫論湮沒無聞。

“觀想——中國書畫四海集珍”中的近代書畫,包括潘天壽的《東海歸帆》(632.5 萬港元)張大千的《潑彩山水》(437 萬港元)黃賓虹的《曲水之濱》(230 萬港元)齊白石的《石榴》(218.5 萬港元)等,都算比較正常的價格,只是徐悲鴻的《行書七言聯》拍到 391 萬港元,超出估價逾 6 倍,有些看不懂。徐大師即便繪畫本業的水準近年來也頗受爭議,至於書法對聯麼反正我覺得 60-80 萬港元的估價本來挺合理,抬到接近 400 萬便有些不可理喻。當然拍賣價從來就不是與藝術水準一一對應的,這麼一想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其實與徐悲鴻大致同時代,有一批早期中國油畫家的作品,近年來正逐漸拂去歷史的塵埃,顯出它們極有價值的一面。不說已被臺灣人熱炒的常玉(此次秋拍,他一幅小小的、幾筆揮就的紙本水墨的《側臥裸女》,便拍出 28.75 萬港元,而保利秋拍上,他的《白瓶內之海芋》更是拍出 1250 萬港元;在巴塞爾香港等展會上多次近距離觀摩原作之後,我必須說常玉作品的確值這樣的高價),像關良色調淡雅的小幅布面油畫《西湖春色》以 59.8 萬港元成交,陳澄波濃郁而筆觸頗為狂放的《紅葉》估價高達 160-200 萬港元(但最終流拍),吳大羽極具早期“熱抽象”神韻的《采韻系列之羅浮夢晌》更是以 655.5 萬港元落槌,顯示這整整一代先驅者,作為被低估甚至湮沒已久的優秀油畫家,至少在拍賣市場已經成功“復辟”。相比之下,以蔡國強等人領銜的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就作品數量還是估價、成交價而言,都不盡如人意。這也並不出人意料,自 2012 年中國當代藝術走上“下行通道”,一直沒完全恢復過來。同時舉行的蘇富比香港秋拍上,雖有劉小東的《違章》拍出 6620 萬港元、方力鈞的《系列二(之四)》拍出 5948 萬港元,分別創下兩人的最高紀錄,但大多數作品並無起色,張曉剛嶽敏君這兩位一度備受追捧的“天王”甚至有多件作品流拍。

  相比那些引人注目、被反復推介寄予厚望的大作,此次嘉德秋拍中倒是有一些“小品”,格外引起我個人的興趣。比如文宛書店老闆蘇錫文的舊藏裡,有一幅不太起眼的陳蝶衣寫在《中外畫報》信箋上的“七夕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這位活了整整 100 歲的“流行歌曲之王”,一生的經典之作《南屏晚鐘》、《情人的眼淚》、《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鳳凰於飛》等等,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廣為傳唱,他的親筆小楷風格相當獨特,估價只要 5000-8000 港元,最後成交價卻高達97750 港元,高出最低起拍價近 20 倍,讓我歎為觀止之餘,也不禁對自己的“眼光”有了幾分信心。

  相比那些引人注目、被反復推介寄予厚望的大作,此次嘉德秋拍中倒是有一些“小品”,格外引起人們的興趣。比如文宛書店老闆蘇錫文的舊藏裡,有一幅不太起眼的陳蝶衣寫在《中外畫報》信箋上的“七夕詞”

  另外,在中國考古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的羅振玉與董作賓,均有多幅書法作品參拍。作為中國第一、第二代甲骨文研究大家、大名鼎鼎的“甲骨四堂”中的兩位,他們親手撰寫的《金文臨古》扇面、《甲骨七言聯》、《金文七言聯》、《朱砂甲骨文》條幅、甲骨文《落梅風》等,估價大多在 5 萬港元以下。從最後成交價看,基本是在估價範圍內或略高一點的價位落槌,但羅振玉的《金文七言聯》拍到 17.25 萬港元,高出起拍價近 6 倍,似乎是一個訊號,顯示此類藏品非常有潛力。雖然在大眾知名度上他們遠不如被熱炒的近現代書畫與當代藝術,卻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受重視。同樣深具歷史與文化價值的,還有由趙之謙、曾國藩、李鴻章、翁同、黃慎等人的 19 通信劄整理裝裱而成的《清人書劄冊》,共 14 開,估價僅為 15-25 萬港元,最後成交價則高達 143.75 萬港元,也有近 10 倍的躍升,顯然其歷史意義得到了極大的關注。

(責任編輯:龔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