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不銹鋼板、不銹鋼管創作的裝置藝術。經過2012年香港秋拍“滑鐵盧”後,中國現當代藝術拍賣似乎一直未恢復元氣。即使去年秋拍曾梵志作品再度沖到1.8億港元的高位,但對市場的帶動作用依舊非常有限。上周剛剛結束的某大型春拍的情況似乎有所變化,其現當代藝術板塊成交額近3.4億元…
推薦關鍵字 當代藝術收藏
用不銹鋼板、不銹鋼管創作的裝置藝術。
經過2012年香港秋拍“滑鐵盧”後,中國現當代藝術拍賣似乎一直未恢復元氣。即使去年秋拍曾梵志作品再度沖到1.8億港元的高位,但對市場的帶動作用依舊非常有限。上周剛剛結束的某大型春拍的情況似乎有所變化,其現當代藝術板塊成交額近3.4億元,幾個專場更獲得100%成交率的成績。早前結束的香港春拍中,東南亞當代藝術家的風頭也蓋過了原本市場上當紅的內地“F4”等名家。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吃過虧”的收藏者更加成熟理性,實力派藝術家的後續表現或將勝於原有的“偶像派”,還有本地拍賣機構在醞釀“廣東當代藝術”的本土製造。
行情:“滑鐵盧”後現回暖
上周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春拍中,現當代藝術成交額近3.4億元,而現當代藝術夜場85件拍品,共有73件成交,總成交率為85.88%,總成交額為2.61億元。
而在早前結束的香港春拍中,當代藝術板塊的表現也較之前有所提升。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類別今春3場拍賣總額達7.55億港元。香港蘇富比夜場拍賣中,呈現了兩極化的發展態勢,中國當代藝術表現中規中矩,而東南亞藝術則異軍突起,有8位藝術家的成交價格打破個人成交紀錄,而且印尼著名畫家蘇佐佐諾創作自1979年、首度出現在拍場上的作品《蒂博尼哥羅王子率軍親征》,以高出最高估價兩倍多的5836萬港元成交,不僅打破藝術家個人拍賣的世界紀錄,同時也打破了由李曼峰的《峇厘生活》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3596萬港元所保持的東南亞藝術品拍賣紀錄。這似乎預示著東南亞藝術接棒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拍場上價格躥升的生力軍。
有拍賣業內人士認為,經過2012年香港秋拍的“滑鐵盧”後,原本當代藝術的幾大天王的作品拍賣行情再也未見瘋狂局面,儘管去年秋拍曾梵志的一件作品再度沖到1.8億港元高位,可是對市場的影響有限,那些老一輩“偶像派”並未掀起波瀾。“在吃過虧後,一味‘興高采烈’的人少了,現在的收藏者更加成熟理性,同時開始關注更多‘實力派’的後起之秀。”
收藏觀念雖轉變 但仍處過渡階段
記者瞭解到,目前競拍國內一線名家的收藏者主要還是業內資深人士,新晉買家占比較少,收藏大戶仍是王薇、張小軍、喬志斌、楊斌、唐炬、江寧等幾位“老面孔”為主。行家們看中了作品,願意掏大價錢,那麼普通收藏者的反應又如何呢?華藝藝術總監王總在受訪時表示,當代藝術在國內市場中的份額不算大,在華南地區就更加有限。“儘管一般收藏者的接受程度還不算太大,但藝術機構應該引領時代的風潮,要有前瞻性的動作。現在我們已經在規劃秋拍或將有相當數量的當代藝術作品,包括裝置、影響和一些觀念的繪畫,爭取體現廣東當代藝術的風采。”他認為,很多覺得當代藝術看不懂的人或許不太瞭解“背後的故事”:“許多外人看起來曲高和寡的東西,圈內有很多人收藏,特別是藝術家(甲)去關注和收藏另一位藝術家(乙)的情況不在少數。”例如從事傳統繪畫的人喜歡新鮮的裝置藝術,或者畫國畫的人喜歡油畫,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當